科普之家

当前位置:首页智农 > 【智惠农民】科技“拯救”荒滩,向盐碱地要粮食

【智惠农民】科技“拯救”荒滩,向盐碱地要粮食

时间:2023-06-30 01:27:19 来源:科普之家 作者:光明三农 栏目:智农 阅读:123

全世界的盐碱地面积约有143亿亩,我国约有5亿亩盐碱地资源,这些盐碱地广泛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内陆地区的19个省(市、区)。如滨海盐土和海涂、黄淮海平原盐渍土、东北松嫩平原的盐土和碱土、半荒漠地区内陆盐土和青新极端干旱地区的漠境盐土等五大片区。

在这些区域,盐碱随水而来、随水而去,导致了这些地区自然资源相对匮乏,生态系统十分脆弱,荒漠化严重,大多呈现荒置状态,更造成了当地居民生产生活困难。

为什么要进行盐碱地综合利用?

盐碱地是我国极为重要的后备耕地资源,挖掘盐碱地潜力,开展盐碱地综合利用,对于粮食安全有着特殊意义。当前盐碱地的分布情况是怎样?综合治理的痛点和难点在哪里?如何通过生态化利用将盐碱地变成丰收田?在20世纪80年代,这些盐碱地问题引起科技界的关注。

在“九五”期间,农业部设立“低洼盐碱地治理与开发”等专项,开展对盐碱地的生态结构、水质特点等进行研究;在上世纪90年代,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开展了盐碱地渔业开发研究,并于2005年成立了盐碱地渔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008年起,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中国水产学会联合东海水产研究、河北、山东等省级水产技术推广站,组织实施“多类型水质健康养殖技术集成示范推广-池塘健康养殖技术示范”项目,建立了多类型水质、多品种、多模式的盐碱水养殖技术等成果,并构建了“以渔治碱、改土造田、渔农并重、修复生态”技术模式。

“18亿亩耕地红线要守住,5亿亩盐碱地也要充分开发利用。如果耐盐碱作物发展起来,对保障中国粮仓、中国饭碗将起到重要作用。”总书记的这番话道出了盐碱地的重要作用,也为当前我国盐碱地综合治理指明了方向。农业部办公厅印发《2017年渔业扶贫及援疆援藏行动方案》,其中盐碱地渔农综合利用行动成为重要行动之一。内陆咸水水域约占全国湖泊面积的55%。我国绝大部分盐碱地(水)资源,尤其是高盐碱水域基本没有被开发利用。

未开发的低洼盐碱地 图片作者提供

科技人员在盐碱地渔农综合利用上有哪些创新?

首先是技术构建,他们探索形成了系列化盐碱水质改良技术;建立了适合不同盐碱水质类型养殖的鱼、虾、蟹等品种和配套种养殖技术;研发了放牧型增殖、标准化池塘精细养殖、苏打型盐碱化芦苇沼泽地的“苇– 蟹–鳜– 鲴”等多种生态健康养(增)殖单项模式。经过科研人员多年探索实践、试验示范,建立了“以渔治碱、改土造田、渔农并重、修复生态”的盐碱地渔农综合利用模式。

盐碱地渔农综合利用模式的内涵和原理是什么?

以渔业开发为基础,以修复生态为目标,在盐碱区域,构建“台田浅塘”复合生态工程,运用水质改良、洗盐、水产养殖和种植等关键技术,所形成的盐碱地动态平衡、种养结合、生态循环的高效开发利用模式,也就是我们上面所提到的“以渔治碱、改土造田、种养结合、修复生态”盐碱地渔农综合利用模式。

其科学原理呢?就是在盐碱地区开挖鱼塘,使地下水迅速汇集并形成水面,用于水产养殖。这样,鱼塘周围地下水位明显下降,土壤盐分淋溶到鱼塘中,降低盐碱土中的pH值和盐度,抬高的土壤也可以防止地下水位抬升和土壤返盐,以改良土壤物理性状。同时养殖水产品所产生的有机质,如粪便、多余的饵料等可以作为肥料,在鱼塘边可种植大麦等多种耐盐碱和耐低盐碱植物,实现生态修复。就这样打造渔业、生态修复“合二为一”循环链,让昔日白色荒漠的盐碱地变身为鱼虾满池的鱼米绿洲。

盐碱地渔农综合利用模式的技术要点有哪些?

一是水质分析及改良技术:要对不同盐碱水进行化验分析,确定水化学类型,选择适养品种;对于水质不适宜养殖的水体要投放适宜型号的水质改良剂,如生石灰、草木灰、微生态制剂等,进行改良调节,将其化学组成,如PH值、碱度和离子组成,调整到养殖品种适宜的生存范围内。

二是构建盐碱地“台(条)田-浅塘”系统工程。要开挖1-1.5米深的池塘,取土修筑1.5-2米左右的台田;在台田耕层土,也就是耕作的土壤部分底部,一般距台田顶部30CM左右铺设秸秆;在台田底部处铺设弧形薄膜和带有孔隙的管道(暗管)。

三是针对不同盐度和水型,选择不同的种植和养殖品种。一般在滨海区域养殖南美白对虾、脊尾白虾、梭鱼等品种,在内陆区域养殖南美白对虾、罗非鱼、鲫鱼、中华鳖、黄颡鱼、河蟹、鲶鱼等广盐品种;而种植的品种有大麦、枸杞、西红柿等耐碱或耐低碱植物。

近20多年来,在江苏、山东、河北、甘肃、宁夏、吉林、山西、河南等不同类型盐碱区域,开展了盐碱地渔农综合利用模式示范推广,取得显著效果。

江苏有滨海盐碱地980万亩,其中盐城市就有683万亩沿海滩涂,东海所已在江苏大丰建立了水科院盐碱地渔业工程技术研究海丰分中心,建立盐碱地渔农综合开发示范区1万余亩,推广辐射面积3万余亩。

河北有低洼盐碱荒地900万亩分布在沧州、衡水、邢台、邯郸等9个地市。河北沧州市早在1998年就开展了盐碱水养殖试验,目前已建立盐碱地渔农综合开发核心示范区1万余亩,带动开发盐碱地20余万亩。

盐碱地池塘放鱼苗 图片作者提供

甘肃省有各类盐碱地约2400万亩。近年来,景泰县引进盐碱地渔农综合利用模式,通过挖塘发展水产养殖,新建标准化池塘6800亩,未来规划发展盐碱水养殖基地面积2万亩以上。

盐碱地集中连片开发后的效果 图片作者提供

中国水产学会在河北沧州盐碱地改良项目的实践证明,在盐碱地放养的水产苗种生长良好,病害发生率相比于非示范区明显降低。当年的罗非鱼最大已达3斤/尾,凡纳滨对虾活泼健壮、体表光洁、体色正常,平均规格为30~40尾/斤,均已达到上市规格。

河北沧州盐碱地改良项目罗非鱼起捕 图片作者提供

除了水产品,在盐碱地改良后,可以种植的粮食和作物品种就越来越多了。除了水稻、小麦、还可以有冬枣、葡萄、桃树、棉花等等。多少盐碱地在科技人员的指导下,在当地干部和村民的艰苦奋斗下,名副其实地把昔日的盐碱荒滩,变成了今日的鱼米粮仓了!

池塘里养殖南美白对虾、上面种植葡萄 图片作者提供

池塘养殖南美白对虾、台面种植桃树 图片作者提供

通过科技人员的示范、培训、指导一体化的运行机制,贫困地区农民掌握了盐碱地水产养殖技术,依靠自我力量解决温饱,成为了他们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一条新路子。

科技引领,向荒滩盐碱地要粮食,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工程,更是一项保障粮食安全、生态安全的利国利民的工程,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

作者:刘雅丹 研究员 中国水产学会原秘书长助理、全国首席科学传播专家

科学性审核:代国庆 中国藻业协会秘书长

编辑:张梦凡

本文链接:https://www.bjjcc.cn/kepu/84410.html,文章来源:科普之家,作者:光明三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