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之家

当前位置:首页人物 > 曾用布袋“拎”回了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证书,这次获奖后又一路小跑提前离开…

曾用布袋“拎”回了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证书,这次获奖后又一路小跑提前离开…

时间:2023-06-20 01:32:09 来源:科普之家 作者:粤桂科普 栏目:人物 阅读:86

2022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颁发

唯一一个“科技功臣奖”颁给了

中国科学院院士

复旦大学化学与材料学院教授赵东元

没想到在媒体发布会上

院士刚介绍完自己的研究

就一路小跑提前离开了

所为何事?

他要赶着去给本科生上化学课呢

赵东元一路小跑赶去为学生上课

这门“不能迟到”的课

他一上就是20年

这与两年前的一幕如出一辙

2021年,赵东元院士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荣颁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获奖后的赵东元把证书往布袋子里一装

第二天一早准时出现在《普通化学》的课堂上

他手提布袋给学生上课的照片在复旦大学师生中刷屏

“布袋院士”的称号由此得名

赵东元拎着布袋的这张照片当时上了热搜

这次也一样,赵东元要赶回去给本科生上《普通化学》

“我不能迟到,学生们都等着呢,迟到5分钟就是教学事故了。”

这门“不能迟到”的课,赵东元连续给本科生上了20年

从2003年起,一周两次课

即便出差,他也会尽量连夜赶回

这已经成了习惯

“天马行空”的想法“

里程碑式”的科研成果

赵东元对学生好,是公认的

赵东元的科研成就,也是公认的

赵东元在实验室(摄影:成钊)

赵东元有许多“天马行空”的想法

去探望病人时,得知对方韧带断裂,需要用高分子材料将两处连接

让韧带重新生长,他便“异想天开”

能否定向连接两个介孔?

带孩子玩乐高,他会突发奇想能不能用“积木”搭建出孔洞?

他首创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模块化组装介孔材料

“不同的是,搭积木用的是手

我需要找到一个力让它们自己发生反应,也就是自组装”

2001年前后,整个业界的介孔材料几乎都局限于无机材料

赵东元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能否发明更软更轻的有机介孔材料

从而创造更高的价值?

灵光一闪的背后是太多看不见的求索

此后的研究过程就像在黑箱子里乱撞

“真的是经历老多次失败了”

赵东元指导学生做实验(摄影:成钊)

终于,在2005年赵东元团队原创性提出有机材料自组装的新设想

并将实验方法公之于众

国际学术界评价这项研究成果是介孔材料领域

“里程碑式”和“先驱”的进展

时至今日,赵东元多年被列为全球化学和材料领域“高被引科学家”

赵东元的部分研究成果

“一路小跑”

是他对课堂教学的尊重和敬畏

20年如一日的坚持真的不容易

对教书育人没有发自内心的热爱和敬畏恐怕很难做到

或许道理说来简单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既为高校教师,不管名气多大、荣誉多高

教书育人都是第一职责

但当我们将视角从“大道理”转移到一个个鲜活的个体

就会发现其实问题并没有那么简单

“讲师不讲,教授不授”的现实痛点是真实存在的

设身处地想一想,同样的精力用在科研上或者成果转化上

哪一项不比教书更能名利双收?

也正是基于此,2019年大学有了教授必须给本科生上课的规定

连续3年不履行此项职责还会被清理出教师系列

赵东元给学生上课

这么一对比也就更加懂得了“布袋院士”的稀缺和珍贵

与稍有名气的教授、博导相比,院士在社会评价中占据的位置无疑更高

如果说教授们很忙没有时间给本科生上课的话

院士们“没有时间”那就更加理直气壮

可在赵东元这里,课比天大

一个教授的职责就在八个字:创造知识、传授知识

他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

就连荣获大奖也不耽误一堂课

他用“一路小跑”表达对课堂教学发自心底的尊重和敬畏

很显然自称“造孔之人”的赵东元信奉的却不是“孔方兄”

教书育人才是他的初心使命

他一路小跑去上课,跑出了他对学生们的喜爱

映照出甘为人梯的科学精神

有他这般的努力与坚持,深刻诠释了“何为师者,师者何为”的奥义

相信会示范和带动更多高校教师回归角色本位

为学术人才的成长打下坚实基础

来源:央视网综合潮新闻、新华社、人民网

本文链接:https://www.bjjcc.cn/kepu/82843.html,文章来源:科普之家,作者:粤桂科普,版权归作者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评论